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技术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技术,而是多种已有技术的融合:如互联网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RFID技术、EPC技术。下文将对RFID和EPC技术作详细介绍。
一、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最底层负责采集物和物相关的信息;第二层是异构融合的泛在通信网络,包括现有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各种接入网和专用网,通信网络对采集到的物体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 第三层是应用和业务,为手机、PC 等各种终端设备提供感知信息的应用服务。
二、 RFID与嵌入式系统
感知层是物联网中的重要的感知节点,它融合了传感技术、嵌入式技术等。其中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下同)是感知层应用的典型代表。
RFID是一个简单且价格低廉的的无线系统。主要由阅读器和标签两部分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标识码,安装在物体上。阅读器发射某一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来触发标签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从而读取芯片中的信息,实现对标识码的读取。电子标签不需要电池,只有阅读器需要电池供电,这大大减小了电子标签的成本和体积,提高了标签的通用性。该系统可大量应用于物体的实时跟踪与监测,因此它在医疗、交通、物流等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RFID本身就可以通过嵌入式来实现。它满足了物联网在低功耗、微型化、廉价等方面的非功能性需求。由于嵌入式系统种类丰富多样且无处不在,并且可以将其网络化形成传感器网络,从而成为构成其的重要成分。
那么RFID与嵌入式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何?首先是射频前端的特殊设计;再一个就是嵌入式系统设计方面,主要是把RFID作为一个组成部分。RFID产品的嵌入式系统设计看起来难度不大,因为只要RFID读写设备是固定式设备,基本上基于嵌入式Linux平台,主流产品目前是国外厂商实力较强,本土产品的操作系统还待完善。
二、产品电子编码EPC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是目前比较典型的物联网应用体系结构。EPC系统主要由EPC编码、EPC标签与EPC读写器、EPC中间件、对象名解析服务(ONS)、实体标记语言(PML)构成。
EPC作为一项融合技术,包含了可用于单品识别的编码技术、RFID、计算机技术。EPC的概念是由MIT的Sanjey
Sarma和David Brock两位教授于1999年10月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为每一个产品提供惟一的电子标识符EPC;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完成数据的自动采集;电子标签上只存储EPC码,而对应于EPC码的解析通过与互联网相连的服务器来完成。
以上就是汉码未来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文章,想了解更多关于物联网嵌入式的相关内容,可以登录汉码未来官网咨询,主打5人小班,全程面授,主打物联网嵌入式(人工智能)、Java全栈开发、鸿蒙应用开发、Linux云计算SRE工程师、C/C++、AI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游戏开发、Web前端开发、Python大数据、PHP等学习进修,有专业的授课老师为你答疑解惑。